纯净水是否纯净?

2022-08-08 08:40:00 356

纯净水饮用标准

质量技术监督局于1998年4月发布GB17323-198GB17324-1998《瓶装饮用纯水卫生标准》。在这两个标准中,共有4个感官指标.理化指标4项.卫生指标11项。

1.感观指标

感知指标包括色度.浊度.臭味.肉眼可见。这些指标是纯水质量控制中基本的指标,其标准值参照饮用水(即自来水)标准,大多数厂家生产纯水是自来水,经过粗滤.精滤和去离子净化都能达到标准要求的值。

2.理化指标

物理和化学指标中更重要的是电导率和高锰酸钾的消耗。电导率是纯水的特征指标,反映了纯水的纯度和生产过程的控制。由于生活饮用水不经过去离子纯化过程,因此不检查该指标。对于纯水“纯净”它是基本的要求,金属元素和微生物过高,会导致电导率过高。因此,电导率越小,水就越纯净。

在一定条件下,还原性物质被高锰酸钾氧化时消耗的氧毫克数主要考察水中有机物的含量,特别是氯化物。GB17323-1998《瓶装饮用纯净水》规定,饮用纯净水中高锰酸钾的消耗量(以O2计)不得超过1.0mg/L。如果高锰酸钾消耗过高,水中微生物可能超标,也可能是一些厂家为了防止微生物超标而增加消毒剂ClO2的量,从而产生一些新的有机卤代物,在这种情况下,一般游离氯也会超标。

标准卫生指标中的另一个重要指标是亚硝酸盐含量。亚硝酸盐主要来自水源附近土壤中的硝酸盐、盐碱地.硝酸盐肥料和缺钼土壤中硝酸盐含量较高。标准规定亚硝酸盐不得超过0.002mg/L。

3.微生物指标

微生物指标在标准中规定了菌落总数.大肠菌群.致病菌和霉菌.酵母菌4项。从近年来纯水检测情况来看,微生物指标是容易超标的指标之一。这是因为微生物污染体现在纯水的生产加工上.运输和销售过程等环节。

在生产加工中,工人不注意个人卫生,回收瓶的清洗.消毒不严格,甚至有些厂家为了降低成本,回收瓶盖再次使用,由于回收瓶盖变形,瓶口不密封可能造成微生物污染。微生物的超标反映了水的污染程度。大肠杆菌达到一定的指标,会引起人类腹泻。

致病菌包括沙门氏菌.志贺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乙型链球菌。沙门氏菌.志贺氏菌污染的水会引起急性肠道传染病、腹泻、发热等症状;金黄色葡萄球菌产生的肠毒素会引起中毒、急性胃肠道症状,甚至危及生命;

B链球菌是引起人体化脓性炎症的主要病原体;霉菌和酵母一般分布在自然界中,食物中生长的霉菌吸收食物的营养,降低食物的营养价值,散发异味,影响食物的感官,特别是霉菌生长过程中产生的毒素会引起慢性中毒,严重者会导致癌症。

4.金属指标

标准中规定了铅金属元素指标.砷.铜的含量,铅.砷要求不得超过0.1mg/L,它主要来自受人类活动影响的环境,包括土壤.河流污染等.砷是一种有毒有害元素,铅可通过呼吸道或消化道进入人体并在人体内积聚,

当血液中的铅含量为0时.6~0.8mg/L会损害内脏,砷化合物会引起中毒,因此含量越小越好,标准中铜不得超过1.0mg/L,铜虽然不是有害元素,但也不是越多越好的物质。对于纯净水来说,它是衡量其纯度的标志之一。

5.有机物指标

标准中有机指标主要体现在三氯甲烷(氯仿)和四氯化碳含量的规定上。由于瓶装纯水的质量问题主要集中在微生物检测超标上,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许多问题

厂家不是从生产工艺上来的.从质量管理入手,只试图量才能解决纯水的微生物污染问题。常用的消毒剂大多是含氯消毒剂,如二氧化氯。瓶装纯水可以产生一些新的有机卤化物,主要成分是三氯甲烷(氯仿)、四氯化碳和少量一氯甲烷.一溴二氯甲烷.二溴一氯甲烷和溴仿,统称卤代烷。

经检测,加氯消毒饮用水.自来水中卤代烷的含量一般高于水源水。其中,三氯甲烷和四氯化碳含量较高,对人体有害。如果长期饮用氯仿和四氯化碳超标的纯水,会导致肝中毒甚至癌变。为了保护消费者的健康,

在国标GB17324-1998明确规定,饮用纯水中三氯甲烷和四氯化碳的含量不得超过0.02mg/L.0.001mg/L。